歐冠淘汰賽抽簽,AI如何對抗陰謀論?

記者寒冰報道 本賽季歐足聯推行新版歐冠,除了擴軍增賽和采取“偽瑞士輪”賽製,爭議最大的就是抽簽新規則。繼去年夏聯賽階段抽簽引發巨大爭議後,剛結束的1/8決賽抽簽繼續招來廣泛質疑。取消同聯賽球隊回避原則,以及嚴格限製抽簽對手範圍的規則,讓抽簽失去過去的懸念感,同時製造了更多“人為操縱”猜疑。
新版歐冠去年聯賽階段抽簽開始,就采用人工智能深度介入,但淘汰賽抽簽對手“2選1”導致選擇範圍大幅下降,抽簽結果被“操縱”的質疑依舊存在。太少的抽簽對手選擇,太多的同聯賽球隊同半區,以及不再有1/4決賽的再次抽簽,都讓新版歐冠1/8決賽抽簽難以令人信服。以往純人工抽簽引發“操縱結果”陰謀論,也同樣並未因新版歐冠抽簽規則改變而消失。
被剝奪的懸念感
去年夏季新版歐冠聯賽抽簽時,足球界對全新瑞士輪賽製抽簽充滿好奇。但與之前由嘉賓攪動白色小球,亮出紙條產生的懸念感十足完全不同,當時抽簽嘉賓C羅無聊地站了1個小時,隻是按了36次足球形狀的按鈕。依然還在攪動小球亮出紙條的布馮多少有些參與感,可C羅枯燥的舉動,更多體現了新賽製人工智能化的疏離感。
新版歐冠1/8決賽抽簽也是如此,相比舊版歐冠抽簽,新歐冠的抽簽規則大幅降低抽簽對手的多元性和隨機性。以上賽季歐冠1/8決賽抽簽為例,排除同聯賽球隊和小組賽同組球隊回避原則,種子隊對手至多能有7個選擇,抽簽結果懸念感和戲劇性效果拉滿。現在歐足聯取消了同聯賽和此前交手球隊回避的兩大原則,但種子隊可能的對手並未增加,反而大幅度銳減。
因新版歐冠淘汰賽抽簽原則是按聯賽階段球隊排名,盡可能確保排位更高球隊對陣更低球隊,8個種子隊與8個非種子隊對位組合分成四個分區,每個種子隊可選擇對手從舊版的至多7個,銳減到如今的隻有兩個。新版抽簽原則從附加賽就已開始,例如歐冠聯賽排名第9/10名的種子隊抽簽中隻能對陣聯賽排名第23/24名球隊,排名第11/12名的種子隊隻能對陣第21/22名,以此類推。
1/8決賽抽簽結果也是如此:歐冠聯賽排名第1/2名的種子隊,隻能對陣附加賽聯賽排名最低的第15/16名種子隊的勝者。聯賽排名第3/4名的種子隊,對陣附加賽聯賽排名倒數第二的第13/14名種子隊的勝者,以此類推。同樣的抽簽原則也用於1/4決賽和半決賽,這樣最終導致舊版歐冠1/4決賽再抽簽確定對手和分區的懸念不複存在。
新抽簽促成新“陰謀論”
原本歐足聯完全可以像舊版一樣,按聯賽排名分成8個種子隊和非種子隊,堅持同國回避和聯賽階段交手球隊回避原則,增加抽簽結果隨機性和懸念感。如今這般按聯賽排名以高對低的抽簽原則,不僅幾乎令抽簽結果的懸念感殆盡,更增加了外界對歐足聯操縱抽簽結果的“陰謀論”猜度。
早在附加賽抽簽時,作為非種子隊的曼城對手已確定皇馬和拜仁“2選1”。同樣意甲和荷甲球隊對壘,也成功避免米蘭與尤文圖斯在附加賽過早相遇。大巴黎對手隻有摩納哥和布雷斯特,法國首都豪門如願抽中更弱的黑馬布雷斯特。
3支英格蘭球隊和3支德國球隊均被集中在一個半區,兩國媒體和球迷都有強烈的“陰謀論”,認為歐足聯不希望英超或德國球隊會師決賽。舊版歐冠1/8決賽抽簽有同聯賽球隊回避原則,新版歐冠1/8決賽同聯賽球隊遭遇概率達50%,第三分區的馬德裏德比和德國內戰最終雙雙命中。3支英格蘭球隊同一半區概率也是50%,3支德國球隊同一半區概率隻有25%。同時,將皇馬和巴薩分在兩個半區概率也是50%。而上述三種情況全部命中的巧合性,很難用隨機概率解釋清楚。
新版歐冠淘汰賽抽簽以聯賽排名定種子隊與舊版並無太大差別,但強行鎖定以高對低的4個抽簽區域,的確讓操縱比賽結果的可能性大大增加。畢竟此前抽簽“1選7”時代,國際足聯前主席布拉特就在接受阿根廷《民族報》采訪時公開披露:歐足聯是為抽簽小球設置不同溫度來確保獲得預期的抽簽結果。抽簽嘉賓羅納爾多、薩內蒂都曾有過攪拌小球後拿出小球又放回去的可疑動作,增加了操縱比賽“陰謀論”的質疑。
新版歐冠淘汰賽抽簽,非但沒有增加抽簽結果的隨機性和懸念感,反而讓抽簽更加“程式化”,自然受到非議。新版歐冠至少在淘汰賽抽簽原則上,絕對不會被認為是成功。